在张爱玲童年的记忆中,母亲黄逸梵几乎是天使的存在,仿佛是维纳斯女神的化身。她曾为自己精心设计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蓬蓬裙,裙摆上细致的花边和乔其纱的轻盈质感仿佛是从电影海报上女明星的装束中汲取的灵感,让年幼的张爱玲深深地为之着迷。小小的她站在母亲面前,满怀向往地发誓:“八岁时我要梳爱司头,十岁时我要穿高跟鞋。”那时的她充满了憧憬和梦想,似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离自己那么近。
然而,张爱玲的这一切幻想并未得以延续。还没等她长到八岁,黄逸梵便带着她的妹妹和弟弟,抛下了丈夫张廷重,和小姑子张茂渊一起飞往遥远的欧洲,追寻她自己的自由与梦想。母亲的离开,彻底改变了张爱玲的生活。
黄逸梵与张廷重的婚姻注定是一场悲剧。张廷重从小受尽寡母的束缚,性格的压抑使得他成年后如同一根绷紧的弦,一旦脱离了束缚,便放纵自己去吸食鸦片,养小三,甚至觉得这些行为理所应当。黄逸梵虽也来自传统家庭,骨子里却是那个时代最早一批思想觉醒的女性。当她无法再忍受丈夫的无能与恶习时,干脆选择了离开,这个决定成为了家庭裂变的开端。
展开剩余81%作为一个敏感而多情的孩子,张爱玲很难理解为何曾经那么温柔亲近的母亲会突然消失。黄逸梵在临行前忙碌地收拾行李,情绪愈发沉重,张爱玲牵着弟弟张子敬的手,走到她身边,试图靠近她,想要留住些什么。但黄逸梵冷淡地侧过脸,不耐烦地将她们推开:“好了,都出去吧。”在那一刻,张爱玲清晰地感受到了母亲情感的疏远,心里充满了不解与痛苦。
当黄逸梵终于踏上远行的路时,情感的撕裂愈加明显。她扑在床上痛哭不止,无法自抑,既为离开儿女的未来感到恐惧,又为即将到来的不确定性感到焦虑。可惜,无论如何,孩子们依旧成了她放下的那一部分。到了欧洲后,黄逸梵过得如鱼得水,欣赏美丽的风景,参加奢华的聚会,甚至与一位外交官展开了一段轰轰烈烈的恋情,几乎忘却了她的儿女。她对他们的离去没有一丝牵挂。
而在中国,丈夫张廷重则带着姨太太老八回到了家里,日子平淡甚至孤寂。老八虽然是以相貌取胜的女人,但她在张爱玲面前却格外体贴,给她做衣服,带她去参加舞会,买来奶油蛋糕。小孩子的眼睛总是容易被这些甜美的诱惑吸引,张爱玲被她的甜言蜜语打动,乖巧地表示喜欢老八,而老八也因此感到非常高兴。
有一天,老妈子拿出一张模糊的照片,问张爱玲哪一位是母亲。张爱玲随手指了指黄逸梵,脸上没有任何波澜。在那个最需要母爱、最渴望亲近的年龄,张爱玲所面对的,竟然只有一张失去温度的照片。
1928年,黄逸梵因一段失恋的情感波动决定回国。她回家时,竟然没有去楼上看看自己的孩子,反而直接坐在客厅,指示仆人把正在睡觉的姐弟叫醒,带他们下楼。尽管她试图尊重孩子们的意愿,给他们粉刷了五颜六色的儿童房,但她内心的任性与傲慢始终没能改变。这种忽略与冷漠,对孩子们来说,是深深的伤害。
黄逸梵对张爱玲的挑剔几乎没有停歇,她甚至批评张爱玲的穿着不好——事实上,那些衣服都是她从国外专门为女儿购买的,只是因为尺寸不合适。黄逸梵冷冷地说:“怎么给她穿这么小的衣服。”这句话,张爱玲一辈子都没能忘记。接着,黄逸梵又嫌弃张爱玲的刘海太长,指责她看起来蠢得可笑。她虽然不在女儿身边照顾,但每次相见时,总是挑剔不断,丝毫没有母亲该有的温柔与关爱。
母女关系的低谷发生在张爱玲因为得罪继母而被父亲软禁了几个月,身体几乎垮掉的她最终在一次逃亡中去到了母亲的公寓。母女二人紧紧相拥,泪流满面。张爱玲以为一切苦难都会随着这场痛哭而结束,但实际上,更深的伤害还在后头。
张爱玲一度认为,母亲的关爱就是她最强大的依靠,但母亲给她的关爱总是以一种自私的方式来表达。黄逸梵虽然极力想将女儿培养成一位优雅的淑女,但张爱玲的内向与笨拙让黄逸梵大为失望。她甚至曾冷酷地告诉张爱玲:“我宁愿看你死,也不愿看你活得那么痛苦。”这无情的话语深深刻入张爱玲的心底,成为她永远的伤疤。
随着岁月的推移,张爱玲也逐渐意识到母亲的金钱问题与自私性格。为了维持母亲曾经的生活方式,黄逸梵几乎将所有的经济压力都压在了自己身上,导致她每每因缺钱而发脾气。即便如此,她依旧将希望寄托在一个又一个的男人身上,忽视了作为母亲本应给予孩子的温暖与关注。
在张爱玲出国留学的过程中,黄逸梵一直表现出强烈的焦虑和不安。她为女儿申请了外教,却始终担心她是否能够在英国遇到“合适”的人。为了节省每一分车费,张爱玲宁愿步行大半个城市去上课。然而,黄逸梵总是将这些细节忽略不计,依然过着奢华的生活,不惜花钱为自己购买昂贵的美容品,而忽视了女儿的基本生活需要。
母女的裂痕并未因张爱玲的成就而愈合。她最终成名,母亲则继续着她的全球旅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黄逸梵回到了香港探望张爱玲,却因为一笔奖金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当张爱玲得到一位教授的奖金时,黄逸梵不仅怀疑这笔钱的来历,还强硬要求她将钱退还。这一幕让张爱玲彻底心凉。她开始意识到,无论她多么努力去成就自己,母亲永远不会理解她的努力与独立。
而在黄逸梵去世之前,她也许才意识到,自己的一生到底错过了什么。然而,这时的张爱玲已经决定将母女关系划清界限。她将自己多年积攒的金钱,一根金条递给黄逸梵。她对这段关系的感情,已经完全用金钱来衡量:2两黄金,足以代表她与母亲之间的冷淡与疏离。
黄逸梵的离世,意味着她终于没有再给张爱玲带来任何的情感负担。她的一生,追求自由,最终却孤独地结束,而张爱玲也开始走上了她自己独立的道路。母女关系的裂痕,已经不可修复。
发布于:天津市锦鲤配资-锦鲤配资官网-宁波股票配资网-正规杠杆炒股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