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 / 中国公众健康减重认知与科学用药》蓝皮书发布会 现场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胡鑫
编辑 | 袁月
世界肥胖联合会《2025世界肥胖地图》预测,中国41%的18岁以上成年人面临超重问题(按BMI≥25kg/m²标准)。肥胖已被列为中国第六大致死致残危险因素。针对公众减重认知混乱、药物滥用现象普遍等痛点,多位权威专家在8月1日《中国公众健康减重认知与科学用药》蓝皮书发布会上发出警示,强调肥胖是重大慢性疾病,需破除“伪科普”,建立科学阶梯干预路径,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房中则教授强调,肥胖绝非个体困境,而是影响国民健康素质、加重医疗体系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涉及疾病预防、医疗保障、生产力维护乃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个人负责”的综合防控体系。
展开剩余63%然而,公众对肥胖及减重的认知存在显著偏差。《中国公众健康减重认知与科学用药》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覆盖全国七大区域、各线城市及全年龄段的2076份精准调研揭示,许多人并不认为肥胖是疾病,对肥胖带来的健康风险知晓不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陆迪菲教授表示,公众对减重药物存在两极分化误解:或盲目排斥,或滥用成瘾。她强调,减重药物是重要的医学工具,但其使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基于严格评估处方,并配合生活方式干预,以实现安全、有效、合理的“健康减重”。《蓝皮书》同时指出,“伪科普”知识盛行、网红经济推动的“瘦即美”观念、以及充斥于短视频和微商等渠道的虚假减肥广告,加剧了公众认知混乱,权威信息覆盖不足是重要原因。
面对挑战,专家们提出了清晰的科学减重路径。依据《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等权威指南,强调应遵循“生活方式干预→药物辅助→手术评估”的阶梯干预模式。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张能维教授进一步阐明,肥胖诊疗是系统工程,国际公认的科学路径是多学科协作(MDT)模式,需要营养科、运动医学、内分泌科、心理科、外科、药学等多领域专家共同参与,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方案,进行精准评估与全程管理,合理用药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科学减重带来的健康获益是多维度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宇清教授举例说明,减重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改善心功能并减轻心脏负担;降低血压和血脂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有助于控制血糖,甚至可能实现糖尿病缓解或逆转,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调节功能,减少糖尿病并发症风险;同时也能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血脂异常,减少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与会专家达成共识,提升公众肥胖认知、推广科学减重理念、规范用药行为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中国公众健康减重认知与科学用药》蓝皮书的发布是重要一步。未来,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媒体、社会组织和公众持续协同努力,共同引导科学减重与合理用药,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做出更大贡献。
据了解,《中国公众健康减重认知与科学用药》蓝皮书发布会于8月1日在京召开,以剖析公众认知与行为现状,助力推动健康减重理念普及与规范用药落地。发布会由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主办、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诺和诺德公益支持。
发布于:北京市锦鲤配资-锦鲤配资官网-宁波股票配资网-正规杠杆炒股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